便利店,它帶給的我們的溫暖不亞于冬天里男朋友的懷抱,不亞于傷心時閨蜜的安慰。它總是在我們需要它時,及時出現在街角或者就在你家小區,它總是愿意隨時為你提供幫助。新零售時代,在傳統百貨和大型商超普遍下滑情況下,便利店卻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它成為逆勢黑馬的原因也許就在于它愿意深入近距離接觸消費者。
喜歡它提供的隨時隨地的便利,習慣并依賴上了它!最初的它不叫便利店叫小賣部,關于便利店的前世今生,你到底了解多少?
1、小賣部1.0時代,供應決定需求
時代變了,名字變了,但是童年的記憶卻不曾褪色,它承包了整個童年的歡樂。想起童年時候的小賣部,最懷念那個時候的零食:辣條、蝦條、泡泡糖……那時的便利店雖然沒有很大,東西也不是很全,甚至不是很干凈整潔,卻是我們整個童年的快樂所在。那時,總會有一個叔叔或者阿姨在經營,那時的我們不知道這就是“夫妻店”。
我們姑且叫做便利店,它只為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基本需求,消費者處于被動購買狀態,商家幾乎完全幫助決定了消費需求。這種盡管“落后”的經營方式,卻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人脈優勢等,在全球性的閉店風波和經濟低壓下,銷售額逆向增長。
2、便利店2.0時代,需求決定供應
“你的益達,不,這是你的益達”長大后的便利店好像開始于這則廣告,就像曖昧期的愛情,總是以你為中心。小時候上學它為你準備零食,長大后上班它為你準備早餐或者加班時宵夜又或者是一杯能量滿滿的咖啡;最重要的一個標志是24小時全天候便利服務,一個人在外拼搏,幾乎所有的溫暖都跟它有關,沒有什么比深夜里這抹亮光更讓人心生溫暖了。
2.0時代的便利店,開始于便利店市場巨頭7-eleven、全家、羅森等日系連鎖品牌入駐中國一線城市。它以消費者需求和體驗為中心,加入鮮食、充值票務、咖啡休閑等更多服務,對原有便利店進行改造升級,為消費者提供“商品+鮮食+服務”的需求。
3、便利店3.0時代,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零售時代,它自帶流量,是本地生活中最接近消費者的地方。在今天實體零售和互聯網零售紛紛面臨人口紅利期過去式的狀況下,自然成了連接線上與線下的重要環節,也是新零售爭戰的首要突破口。
便利店市場雖然一片欣欣向榮,但同質化現象明顯。如何拓展更多可能的消費場景實現流量變現,如何幫助消除庫存優化供應鏈,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即時、全面的需求等這些問題成為便利店異軍突起的重中之重!
據有關數據統計分析,52week便利店因其差異化經營脫穎而出,受到很多加盟商的熱捧。它創新性的融入名牌韓國化妝品,吸引女性停留,拓展消費場景,將女性這一更具消費力的流量變現;總部3大核心廠區,遍布全國的物流中心,全產業鏈布局消除庫存問題,同時提供速凍餃子、餛飩等視頻,解決消費者吃飯問題,為消費者提供更及時、全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