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消費者消費演進趨勢定位
1.從短缺經濟時代到過剩經濟時代 1997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分水嶺,中國開始從短缺經濟過渡到過剩經濟,從賣方市場演變為買方市場,從而在事實上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就是短缺經濟的觀點。據內貿部調查,1997年在中國消費品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僅占1.6%。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全面相對過剩的時代。可以說,正是過剩經濟才造就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層級的快速升級。
2.從溫飽型消費到小康型消費大約在2001年,中國人均GDP邁上了 1000美元的臺階,這顯示中國人已經達到溫飽型的生活水準,正在向小康型生活水平邁進,而到2009年底,根據匯率計算,我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3640美元,而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所做的測算,2009年中國人均GDP為6914美元,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全面進入小康型消費水準了。
3.從小康型到全面小康型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雖然全國是處于小康水平,但是東部的發達省份和中部、西部的一些先進城市則已經進入全面小康水平了,他們的人均GDP按照匯率來計算的話,則已經達到6000美元以上的水準,已經進入全面小康的狀態了。比如 2009年,合肥的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武漢人均GDP達到約7400美元,分別與 2004年、2005年上海的人均GDP水平相當,而上海正是在2004~2005年開始進行標超的轉型升級,來適應和推動上海市民消費者的消費升級的。
4.從全面小康型到富裕型
像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國內一線城市,目前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萬美元以上,已經開始向富裕型生活水平前進了。在這樣一種生活水準的跳躍中,對于零售商而言,其實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二、連鎖便利店在消費升級中所扮演的角色
從90年代初,現代標準便利店引入中國大陸市場以來,便利店已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品質、明碼標價、便利。
第二階段∶被大賣場全面覆蓋,退縮。
第三階段∶ 向精品便利店和社區便利店轉型,生鮮經營所引領的標準便利店的崛起。